社會工作概論-學校社會工作(題庫11)


學校社會工作的意義與功能

學校社會工作意義:
1.學校社會工作是運用社會工作理論與方法,將輔導的觸角延伸學生的家庭與社區,以其了解學生問題的社會因素,並充分利用社會資源來提高輔導效能 的專業。
2.學校社會工作是以社會工作的專業原則,在學校教育體系裡行使社會工作的專業知識、方法與技巧,來解決存在於學校體系、家庭和社區三者之間,干擾學生學習良好的社會化人格、發揮個人內在潛能的因素。

學校社會工作的功能:
1.加強對學生的服務:
(1)因學生人數過多,忽略了個別的需要與生活指導。(例如:偏差行為學生、中輟生、身心障礙學生、原住民學生等,無法在學校體系中享有完整的學習權)
(2)協助學生瞭解自己,解決問題,達成「助人自助」目標。

2.增強學校與家庭的關係:
(1)使家庭瞭解學校的教學,瞭解孩子的能力、興趣、行為和學習生活。
(2)將維持學生學習的良好場所,從學校延伸到家庭。

3.提供專業人員的團隊服務:
將學校各專業人員組織起來,對學生提供專業的團隊服務
如果學校需要安排某些團體方案,則可能要求社會工作者介入團體並提供服務(Johnson,1991)。例如學校要為學生舉辦「性教育」講習四小時,以預妨暑假期間發生不當行為,社會工作者評估後,可以班級團體為單位,發展適當的方案。

4.結合社區的服務資源:
(1) 幫助學生、家長及學校利用社區現有的服務。
(2) 讓學生的學習環境由學校進入家庭,擴大到社區。



學校社會工作與輔導工作的異同

    學校社會工作 學校心理工作 學校心理諮詢輔導工作
基本觀點   社會工作觀點 心理學 諮詢輔導
工作取向   發展社會功能取向 治療心理困擾 解決問題
主要方法   個案、團體、社區 診斷、測驗、治療 面談、輔導、諮詢
涉及層面   人與環境 心理及情緒反應 學習及生涯發展
對象範疇   學生、家庭、社區、學校 個別學生 個人或小團體
專業資格   社會工作 教育心理 諮詢輔導


一.理論基礎的不同
學校輔導是應用輔導學方面的理論為基礎,而學校社會工作的應用依據是根據社會工作理論,並且服膺社會工作的價值信念提供服務的。

二.服務對象的不同
學校輔導工作的服務主體是以學校的學生為對象,但是學校社會工作的服務系統中的對象,不僅包含學生,也同時包含了學生的家長、教師、學校的行政主管和職員,甚至社區的居民。

三.工作範圍的不同
學校社會工作強調的是其工作範圍並不侷限在學校內,同時也包含開發與連結所有可以協助學校運作更加順暢的校外資源。
因此,學校社會工作者需要將學校、家庭和社區做一個連線,促成三者之間的良好關係與合作。
但是學校的輔導工作則比較著重在學校內學生的輔導工作,所以在工作範圍上有極大的不同。

四.解決層次不同
學校社會工作著重學校整體運作的方式,使學生們能在學校環境裡得到適當的成長,必要時,運用學校延生出去的社會(區)性資源提供協助。
而在學校輔導工作上,所解決的大都是學生本身的問題,引導對其自我瞭解、自我探索、行為修正和情緒處理,而較少對其所處的環境和福利做處置。

五.工作職責的不同
學校社會工作的職責之一包含了協調各學科的教師之聯繫工作,甚至促成不良環境或不當政策的修正,但是,輔導工作不需要,也不認為要負擔此類工作職責。


試問生態觀點的核心概念為何?學校社會工作者如何運用生態觀點進行實務處遇?(高等考試 25 分)

【擬答】

生態學(Ecology)是了解人和環境之間複雜的互惠關係,了解彼此是如何行動和相互影響的。生態觀點用於社會工作實務,主要基於以下三個理念:適應─壓力─因應:首先檢視人和環境間的最適狀態或適應的平衡。 人要生存於社會,必須有來自環境的刺激與資源,以供其發展和生存,若此平衡喪失,將會產生生活壓力(Life Stress),一旦人有了壓力,就必須使用各種方法因應(Coping)。 因應壓力時,需要內在、外在資源的配合,因此,更展現人與環境的關係。

學校社會工作者如何運用生態觀點進行實務處遇,可運用生態觀點的前述三大重點於實務作過程中:
(一)學生在校人群關係、認同與自尊與能力的改善:
學生缺乏人群關係,無法學習成為一個具有人性的人。因此,必須必須與家庭、同輩、學校、工作、社會各場合中的人發生社會關係,並透過社會化結果成為社會人,因此,無法孤立於社會團體之外。 培養學生的認同與自尊來自與他人關係的建立,在學校生活中,必須和不同同學和團體接觸,個人的認同感和自尊將不斷產生變化。

(二)當學生在學校環境中獲得成功的生活經驗時,就會產生能力感,能力感也是來自與環境的互動。

(三)善用環境/層級與結構:生態環境在層級上(Level)指的是社會環境(從社會網絡到社會制度)與物理環境(自然界事物或人所建構的世界);在結構(Structure)上是指不同時間和空間。 亦即在學校環境的不同時空上,社會與物理環境會影響學生與外界發生關係的能力和品質。

簡言之,生態觀點(Ecological Perspective)兼具學生內在與外部因素,觀察及協助學生時,不僅僅注意學生在環境中外部的發展,也要注意內在動態狀況的發展。所以,要協助學生處理或改善其環境的狀況,必須注意兩者之間的特性,亦即所稱的「人在情境中」概念。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社會福利行政-自由福利體制(題庫6)

社會福利行政-社會福利行政的內涵(題庫14)

社會工作概論-社會福利體系與社會工作(題庫3)

社會個案工作-社會個案工作的專業關係與會談原則(題庫13)

社會福利行政-保守福利體制(題庫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