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概論-高齡社會工作(題庫8)

點此查詢「社會工作概論」其它章節

請說明台灣老人福利服務措施施行情形

1.經濟安全
目前包含國民年金制度、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中低收入老人特別照顧津貼,近八成老人領有相關津貼或老年給付。

2.健康維護
主要有老人預防保健服務、中低收入老人醫療費用補助、中低收入老人重病住院看護費補助等。

3.生活照顧
行政院於96年4月3日核定「我國長期照顧十年計畫」,本計畫之服務內容:整合現行居家服務、日間照顧、老人營養餐飲服務、輔具購買租借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以及長期照顧機構服務等項目,連結衛教系統之居家護理、社區及居家復健、喘息服務,並創新提供家庭托顧、交通接送服務等新型服務項目。

建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行政院於94年5月18日核定「建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實施計畫」,結合有意願之村里辦公處、社會團體參與設置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由在地人力,物力資源,提供關懷訪視、轉介服務、餐飲服務、健康促進活動。發揮社區自助互助照顧功能,並建立連續性之照顧體系。

針對無法自理之老人照顧:有關老人福利機構類型,依照老人福利法第34條規定可分長期照顧機構、安養機構、其他老人福利機構三類。其中長期照顧機構又分長期照護型、安養型、失智照顧型三種。

失智症老人多元服務方案:服務措施,包括居家服務、失智症日間照顧服務、失智症老人團體家屋、早期介入服務方案(如瑞智學堂)。補助設置家庭照顧者支持中心及關懷專線,提供諮詢服務及家庭支持服務。

4.老人保護(含獨居老人關懷照顧)
為避免老人有疑似老人福利法第41條第1項或第42條所列遭受生命、身體之危難之情況者,老人福利法已明訂醫事人員、社工人員、村(里)長與村(里)幹事有老人保護案件通報責任。另外,各直轄市及縣(市)政府均設置單一窗口,以維護老人人身安全。

5.心理及社會適應
提供老人、老人家庭、或老人團體提供咨詢服務,協助解決或指導處理老人各方面的問題。楷模選拔、重陽敬老、金婚之慶、及各種尊老、敬老活動。設置長春懇談專線、咨詢服務中心。激勵老人再奉獻經驗專長服務社會、鼓勵籌組志願服務隊,以其知識及經驗再度貢獻社會。

6.社會參與
長青學苑:為增進老人退休後的生活安排與適應,鼓勵其積極參與社會,充實精神生活,補助民間團體辦理長青學苑。

老人福利服務(文康中心)中心:各縣市政府鼓勵鄉鎮市區公所興設老人文康活動中心,為配合老人福利服務需求,老人文康活動中心也成為福利服務提供的重要據點,諸如辦理日間照顧、長青學苑、營養餐飲、居家服務支援中心等。

行動式老人文康休閒巡迴服務:縣市政府結合民間團體定期定點辦理社區巡迴服務,取代定點補助興建老人文康活動中心功能,擴大服務輸送管道,讓偏遠地區因資訊不足、交通不便之長輩明瞭政府提供的福利服務,將相關資訊遞送至有需求之家庭。

7.友善關懷老人服務方案
以「活躍老化」、「友善老人」、「世代老人」為三大主軸,規劃推動全方位的服務措施,「透過加強弱勢老人服務,提供關懷照顧保護」;「推展老人健康促進,強化預防保健服務」;「鼓勵老人社會參與,維護老年生活安適」;「健全友善老人環境,倡導世代融合社會」等四大目標。

8.不動產逆向抵押貸款制度試辦方案
102年起試辦的不動產逆向抵押貸款制度(以房養老),希望協助老人將房屋及其坐落土地,轉化為按月領取之現金,提供經濟保障多一項選擇。


社會工作者可以提供哪些社區支持方案或工作方法,提供社區老人必要協助?

社區支持方案:社區活動中心的社會工作者可界社區支持方案提供老人服務。這些方案所要解決的問題有:

1.確認資源:評估案主的實際生活條件與需要,進一步讓他進行選擇,轉介給相關專家,服務輸送或方案的推薦。

2.疾病與失能的調適:強化老人在生病或失能的調適能力,就是強化其面對失落感、悲傷或是角色改變的能力,要評估案主的焦慮、憂鬱感與社會的不適應。也要讓他瞭解到疾病或失能對親人關係的影響,促成各方面支持網絡的聯繫。

3.安置問題:要協助個案與家人瞭解需要必要的照顧,協助他們共同參與相關必要的決策,並在情緒上要有所準備面對這種轉變。

4.虐待與疏忽問題:虐待與疏忽問題要進行風險評估,提供治療以降低風險,並提供適度安全保障,對其相關法律、財務、住屋或其他問題的諮詢。

5.緩和性治療:協助案主與家庭瞭解有時必要進行緩和性治療與提供必要選擇;促成開放的溝通與正面的策略以求獲得有效的決策,提供必要資訊讓其取得社區得資源與支持。

6.照顧資源照顧資訊提供與社區資源的聯結:促成案主自己有能力釐清造成壓力的因素,並提供調適的策略;在遇到孤立無援、角色轉變時可提供必要照顧資訊,並進一步建立社區資源的聯結。

7.社會孤立:評估合適的社會支持,與案主及其及共同探討可能的社會支持力量以強化其正式與非正式的支持:適時介入以降低彼此互動障礙。

8.家庭或世代間的衝突:評估與提供適合心理教育治療以克服溝通、社會互動的問題,以及可能會影響健康的家庭失功能或有壓力的情境,並進一步建議請求精神醫療的服務。

9.個人心理及社會問題:評估情緒與社會因素,譬如厭食或失眠對健康與行為的影響;提供案主一些教育與心理方面治療,以協助案主瞭解到齊行為對身體狀況的影響。


老人福利法第16條中規範老人照顧服務應依下列六項原則規劃辦理:全人照顧、在地老化、健康促進、延緩失能、社會參與及多元連續服務原則規劃辦理。請說明這六項原則意涵,並舉出三個實例。「高考」

(一)六項原則意涵
1.全人照顧:係指對老人的照顧係包含其身體、心理及社會適應、社會參與的整體照顧,而非侷限於單一面向的照顧。

2.在地老化:係指一個人於年老時可持續住在居所多年熟悉的住處,無須於年老時因健康等因素而必須入住到機構,或搬到陌生的地方。

3.健康促進:積極提升老人健康知能,加強健康促進與預防保健,提倡健康生活型態與行為,增進自我照顧與管理能力,以減緩身體機能衰退及老年疾病的發生。

4.延緩失能:係為降低老人衰退風險,維護老人日常生活之獨立性、自主性,並降低老人的依賴程度。

5.社會參與:提供老人多元學習管道及資源,鼓勵老人終生學習,提升老年生活品質。

6.多元連續服務:係指老人福利福務措施提供係以多樣化、可選擇且服務不中斷為原則。

(二)依老人福利法第16條之運作實例
1.延緩失能:罹患失智症之老人為不可逆之持續衰退狀態,故失智症照護服務係以延緩其失智失能為原則,降低老人自理生活功能衰退速度為目標,如:社區中的團體家屋,係提供個案管理服務,並讓失智老人及家庭照顧者能於診斷後獲得相關資訊、自主選擇所需服務,且可就近獲得服務資源,另辦理以社區為基礎的「失智共同照護中心」,陪伴並提供失智照顧者在照顧失智者不同階段的照顧需求;引導及協助家庭照顧者,提供相關資訊及轉介等支持服務;適時連結醫療資源,提供個案醫療照護相關服務,及傳播失智健康知識,建構失智安全社區環境。

2.全人照顧:現行之小規模多機能服務是以提供日間照顧服務、喘息服務、居家服務及臨時住宿服務等多元服務相互搭配,可以減輕家庭照顧者在日間、夜間及例假日的負擔與壓力。在老人生活圈域內服務連結,具小規模性,社區緊密性,盡可能實現繼續居家生活,並在居家服務的延長線上定位。

3.多元連續性:長照2.0為了實現「在地老化」,提供從支持家庭、居家、社區到住宿式照顧之多元連續服務,普及照顧服務體系,建立以社區為基礎的照顧社區,期能提升具長期照顧需求者與照顧者的生活品質。社區整體照顧模式之基本理念,係期望失能長者在住家車程30分鐘內的活動範圍,建構「結合醫療、介護、住宅、預防、以及生活支援」等各項服務一體化之照顧體系。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社會福利行政-自由福利體制(題庫6)

社會福利行政-社會福利行政的內涵(題庫14)

社會工作概論-社會福利體系與社會工作(題庫3)

社會個案工作-社會個案工作的專業關係與會談原則(題庫13)

社會福利行政-保守福利體制(題庫5)